身份職責重於泰山,黨員義務牢記心間
克服“本領恐慌”,堅持終身學習
黨章第三條明確規定了黨員必須履行的八項義務,第一項就要求黨員認真學習科學理論,學習黨的基本知識,學習科學、文化、法律、業務知識。
通過學習提高本領是共產黨員牢記第一身份、堅守第一職責的重要內涵。黨的歷代領導人不僅自己不斷學習提高,而且也要求黨員幹部對學習一刻也不能放鬆。毛澤東當年在艱苦環境下,與書爲伴,視學習爲生命之需要。鄧小平同志也告誡全黨同志:“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偉大的革命。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,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。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,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,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,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,對我們的本領提出了新的要求”, “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”。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必須要加強學習,通過學習增長本領、增長才幹。
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
1939年,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講話時指出:“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,不是經濟恐慌,也不是政治恐慌,而是本領恐慌。”直到今天,黨員幹部隊伍能力不足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,“本領恐慌”的問題仍相當普遍。如何克服“本領恐慌”,適應時代步伐,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。所謂“本領恐慌”,說到底就是知識恐慌、能力恐慌,根源是知識有限、水平有限。在如今這個知識更新換代異常頻繁的年代,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,如果不注重學習,知識就會老化,能力就會退化。因此,對於廣大黨員幹部,要克服本領恐慌,學習是唯一的出路。
當今時代,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新時期,也步入了一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時期。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,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,國民財富的增長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依賴於知識的積累和創新。科技競爭成爲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。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,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。在市場經濟大潮中,身處社會轉型、經濟轉軌之中的共產黨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“本領恐慌”問題,部分黨員的素質仍然與新形勢、新任務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。
有的黨員特別是一些年輕的黨員幹部,政治上還不夠成熟;有的黨員,不認真學習黨的理論政策和現代科學知識,不注重大局,不注重政治,不注重科學決策;有些黨員領導幹部身上還有着嚴重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作風。客觀現實警示我們,共產黨員必須不斷加強學習,並且善於學習,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,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,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。
對於黨員幹部來說,不斷學習、終身學習是必備的能力。社會在發展,時代在變遷
,黨員幹部如果一味抱着老觀念、老方法去處理問題,將會阻礙黨的事業發展。黨員幹部只有加強學習,才能夠跟上潮流,掌握時代信息,把握世界脈搏;才能夠在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問題時,從容淡定、按部就班地解決。有一句古語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意思就是說:早晨得知真理,晚上就算死了都無遺憾。對於一名共產黨員來說,要牢記第一身份,堅守第一職責,必須不斷學習,而且要活到老學到老。
學什麼?怎麼學?
克服本領恐慌,首先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,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水平。政治理論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。要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、毛澤東思想、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學發展觀,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特別是要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、觀點、方法;要學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,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政治素養,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。其次要加強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,把握現代科學知識發展的新趨勢,廣泛學習經濟、科技、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,學習做好本職工作需要的新知識、新理論、新方法。除此之外,還要加強歷史學習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學史可以看成敗、鑑得失、知興替。要認真學習世界史、中國史、黨史,瞭解世界歷史和國家歷史的來龍去脈,瞭解我們黨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,汲取歷史經驗,這對正確認識世情、國情、黨情十分必要,對於我們更好地開創新的工作局面也是至關重要的。
如何學習呢?就是要注重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,努力做到學以致用、用以促學、學用相長。要善於結合工作,重點學習經濟、政治、歷史、文化、社會、科技等方面的知識,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、專業化水平。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、缺什麼補什麼,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、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,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行家裡手、內行領導。此外,還要講求科學的學習方法。正確的方法是到達成功彼岸的捷徑。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實用的學習技巧,才能學出成效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此,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善於運用、借鑑、總結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,不斷提高學習的成效。
時代楷模:“金牌工人”許振超
在學用相長上不少優秀共產黨員做出了顯著的成績。
許振超是青島港前灣集裝箱公司橋吊隊隊長,執掌着公司最值錢的“家當”——24臺大型橋吊和77臺輪胎吊,總價值15多億元,這幾乎是這個大型企業的“家底”。這個有着30年港齡的“老碼頭”,從開皮帶機、門吊到開橋吊、裝橋吊、管橋吊,跟橋吊打了近20年的交道,也因此屢創佳績:1985年被選拔爲青島港第一代橋吊司機,被青島港破格提升爲第一批工人技師;這些年,他累計完成技術創新百餘項,取得集團以上科技創新成果20餘項,累計爲青島港節省技術維修
資金800餘萬元;2001年,他臨危受命,成功主持當時國內最大的橋吊安裝,爲青島港實施外貿集裝箱航線戰略西移立下汗馬功勞;2002年,他主持編寫國內第一本港口橋吊作業手冊,被衆多專業院校列爲教材;生產操作中,他先後練就了“一鉤準”、“一鉤清”、“無聲響操作”等功夫,件件都是港口行業內的“絕活兒”;他提出了“無故障運行”、“15分鐘排障”、“二次停鉤”、“濃霧天作業”等一系列橋吊作業新工藝;管理上,他打破橋吊司機一年才能出徒的慣例,在半年時間內培養出40多名世界一流橋吊司機,解決了前灣人才斷檔的“燃眉之急”,也帶出了一支驍勇善戰的隊伍;2003年4月,他帶領不到一歲的橋吊隊,一舉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;同年,青島港正式以他的名字命名集裝箱服務名牌“振超效率”。他只有初中文化,但卻着了魔似地學習,學電機、學機械、學電氣自動化。有人問他:“你沒文憑、沒進大學,能學會嗎?”他堅定地回答:“一個人可以沒文憑,但不可以沒知識;可以不進大學殿堂,但不可以不學習,只要發奮學習就會有回報!”他常說:“改革開放爲產業工人提供了成才的大好機遇;港口發展了,工人就有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,讓我們有使不完的勁,練不完的本領。”他不服輸的性格,培育了他凡事想爭第一的信念,他認認真真地履行工人的職責,成爲一個合格的工人,一個由產業工人成長起來的“知識英雄”,一個平凡崗位上成長起來的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。
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講話時曾經強調,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、人生成長之梯、政黨鞏固之基、國家興盛之要。重視學習、善於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,也是中國共產黨事業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。當前,我國改革開放步入新的關鍵時期,我們要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,要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,要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這就要求我們廣大共產黨員時時不忘學習,通過學習來增長本領和才幹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上指出的:“我們的幹部要上進,我們的黨要上進,我們的國家要上進,我們的民族要上進,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,堅持學習、學習、再學習,實踐、實踐、再實踐。”“同過去相比,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,而是更重了。”
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偉大而波瀾壯闊的,是前人沒有做過的。我們廣大共產黨員擔負着黨和人民交付的職責,能否勝任這個職責,取決於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水平,取決於黨員幹部的工作水平高低和工作能力大小。而學習,則是提升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。廣大黨員幹部要通過學習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,提高綜合素養,切實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、把握大局的能力、開拓創新的能力。因此,能學習,能成長,能提高,是共產黨員第一身份第一職責的具有時代特徵的嶄新內涵。
(本章完)